發布時間:2020-08-07
瀏覽次數:2216
2020年6月,寧波航運交易所發布的海上絲路貿易指數如下:進出口貿易指數為133.14點,環比上漲8.56%,同比上漲1.61%;出口貿易指數為148.07點,環比上漲3.27%,同比上漲0.35%;進口貿易指數為117.95點,環比上漲16.17%,同比上漲3.27%。
6月份,我國進出口總額2.69萬億元(人民幣計價,下同),同比增長5.1%,其中出口額1.51萬億元,同比增長4.3%,進口1.18萬億元,同比增長6.2%。進入2020年以來,6月份第一次實現進出口雙雙正增長。1-6月,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14.24萬億元人民幣,同比下降3.2%,降幅較前5個月收窄1.7個百分點。其中,出口7.71萬億元,下降3%;進口6.53萬億元,下降3.3%。從月度看,自4月份起出口連續3個月實現正增長。
上半年,我國的出口貿易結構進一步優化。作為外貿第一大經營主體的民營企業進出口6.42萬億元,同比增長4.9%,占我國外貿總值的45.1%,比去年同期提升3.5個百分點。同時,中西部地區貿易比重繼續上升。我國中西部地區進出口2.38萬億元,增長5.7%,占我國外貿總值的16.7%,比重提升1.4個百分點;東部地區外貿進出口11.39萬億元,下降4.7%。
分區域來看,上半年我國對東盟、歐盟、日本出口額分別同比增長3.3%、1.9%和0.1%;對印度出口額同比下降23%,這與印度對中國商品采取的多種抵制措施有關。上半年對美出口額同比下降8%,但6月份同比增長5.1%,呈恢復性增長。值得注意的是,二季度我國對美國(同比增長5.1%)、歐盟(同比增長16.7%)、東盟(同比增長4.3%)、日本(同比增長14.9%)、韓國(同比增長4.4%)等出口額均呈現正增長,使得二季度我國出口總額同比增長4.5%。此外,上半年,我國對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地區進出口4.2萬億元,微降0.9%,降幅比整體貿易降幅低2.3個百分點,表明我國與“一帶一路”地區的貿易有較強的韌性。
從出口商品類別看,上半年,包括口罩在內的紡織品出口增長32.4%,藥物、醫療儀器出口分別增長23.6%、46.4%,筆記本電腦、手機出口分別增長9.1%、0.2%。同期,我國機電產品出口4.52萬億元,下降2.3%,占出口總值的58.6%;紡織服裝等7大類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1.5萬億元,下降1.4%,占比19.4%。
進口方面,上半年煤炭、原油、天然氣、銅礦砂等進口量分別增長12.7%、9.9%、3.3%、3.0%,但進口價格分別下降6.3%、27.8%、15.6%、3.5%,原因是全球市場對大宗商品的需求持續疲軟。特別是,6月我國鐵礦砂、原油、銅以及鋼材進口數量同比大幅增長,鐵礦石、原油、鋼材、銅、大豆進口量同比分別增長35.35%、34.36%、99.79%、98.93%、71.43%,但由于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在低位運行,所以進口額的增長遠小于進口量的增長。例如,6月原油進口量同比增長34.36%,進口金額卻不升反降。此外,6月集成電路進口額同比增長18.64%,拉動進口增速3.07個百分點。在中美貿易協定的執行過程中,我國自美國進口的農產品大幅增加,其中糧食、大豆進口量同比增長79.5%、71.4%。
6月份,我國制造業PMI為50.9,較5月上升0.3個百分點,7月份繼續上升0.2至51.1。國外方面,美國制造業PMI為52.6,環比上升9.5;日本為40.1,環比上升1.7;德國為45.2,上升8.6;法國為52.3,上升11.7;英國為50.1,上升9.4;俄羅斯為49.4,上升13.2;印度為47.2,上升16.4;巴西為51.6,上升13.3。可見,主要經濟體制造業PMI都有所回升,美國、法國、英國、巴西已經在50以上,表明6月相比5月的經濟復蘇跡象明顯,有利于全球貿易的恢復。
6月衡量我國與中東歐貿易的“17+1”進出口貿易指數報收于208.67點,環比上漲8.00%,同比上漲2.51%;出口貿易指數報收于229.07點,環比上漲0.01%,同比上漲6.20%;進口貿易指數報收于164.15點,環比上漲42.78%,同比下跌7.31%。為進一步支持外貿發展,7月1日起海關總署在北京、天津、南京、杭州、寧波、廈門、鄭州、廣州、深圳、黃埔等10個海關開展跨境電商B2B出口試點;中歐知識產權聯合調解規則也于7月1日生效,我國與歐洲的貿易進一步得到規范。綜合來看,二季度我國外貿比一季度明顯好轉,7月份進出口貿易的規模有望在6月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。